两岸植被杂乱、河道空间狭窄、硬质驳岸裸露、部分暗墙破损、大部分河段沿河道路不贯通……作为深圳市龙岗河三级支流,以前的茅湖水从未经过系统的综合整治,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进宽仅两三米的河道,导致水质肮脏浑浊,成为让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头疼的一大污染源。10月底,茅湖水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圆满完成,这标志着茅湖水告别了令人皱眉掩鼻的“黑历史”,即将迎来河道宽阔、水质清澈、环境优美的新时代。
抢时间抢工期
不惜成本快马加鞭赶进度
茅湖水综合整治工程位于宝龙街道,治理河道总长度为2715米,整治范围为茅湖水河口至茅湖水水库下游(不含惠盐高速交叉段187米),今年截污考核目标为1633米,需拆除建筑面积1902.77平方米。今年8月中旬区抽调干部江卫平和新的施工团队进驻前,该河整治工程一度滞后。
任务下达滞后、征拆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加上天气因素,是茅湖水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长期滞后的症结所在。八九月的深圳连续下了几场大雨,泥土在雨水的冲刷下松软不堪。 别说施工了,大型机械就连进场都十分困难,需要在底下垫钢板才能保障安全,施工方也只能望天兴叹。随着截污考核时限一天天临近,参建各方看在眼里、急在心上,一旦天气好转便自动开启“超级模式”,配足人手物料、加快施工进度,以“5+2”“白+黑”的干劲,不惜成本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。
数十次优化方案
解决设计和施工之间矛盾
一堵高耸的围墙紧挨着右岸,左岸不远处则是液氨设备所在地。 这就是记者在茅湖水5号节点施工现场看到的景象。由于该节点两侧有涂料厂、化工厂、制冰厂等危险源,其施工作业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。
在多方协调下,最终决定废除U型槽方案,将河道稍微向左偏移,同时拆除制冰厂的办公用房,采用顶管截污、旋挖灌注桩+挂板排洪结构(局部微型钢管桩+贯梁+挂板)的型式施工。
“该方案的优点很明显,一是街道的征拆任务、压力迅速降低,征拆费用降低为原方案的1/200,为政府节省了上千万元;二是截污管均在河道两侧顶管施工,可以不受排洪结构施工影响,施工速度快;三是人工顶管及旋挖桩震动小,施工期间制冰厂不需要停产;四是废除U型槽方案后,上游排洪结构施工无需征占鱼塘,大大减低了后期施工的协调难度。 ”许振才表示。
反复协调、反复论证、反复修改,挡在参建各方面前的一个个“拦路虎”终于消失了,为截污工程顺利完工提供了保障。